十九世紀中葉,德國著名科學家李比希提出植物礦物營養學說,標誌著無土栽培技術進入實驗研究階段🕵🏻,同時該學說也成為無土栽培的理論基礎👨🏻🦯。尤斯圖斯·馮· 李比希1803年5月12日出生於德國達姆施塔特🏌️♀️👼🏼,1873年4月18日逝世於德國慕尼黑,是一位德國化學家。作為大學教授🏜,他發明了現代面向實驗室的教學方法🙍🏿♀️,因為這一創新🙎🏼♀️,他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教育家之一。他發現了氮對於植物營養的重要性,因此也被稱為“肥料工業之父”,也是世界無土栽培領域的奠基人。
他用實驗方法證明✊🏻:植物生長需要碳酸、氨🗒、氧化鎂、磷、硝酸以及鉀、鈉和鐵的化合物等無機物;人和動物的排泄物只有轉變為碳酸🕐、氨和硝酸等才能被植物吸收。這些觀點是近代農業化學的基礎。他大力提倡用無機肥料來提高收成🏵;還指出土地肥力喪失的主要原因是,植物消耗了土壤裏的生命所必需的礦物成分,諸如鈉、鈣、磷等🧎🏻➡️✊🏿。他還是第一個主張用化肥代替天然肥料進行施肥的人。李比希一生共發表了318篇化學和其他科學的論文。著有《有機物分析》🚶♂️➡️☃️、《生物化學》👨🏿💻、《化學通信》、《化學研究》👨🏿🌾、《農業化學基礎》等👰🏼🌓。同時他也主張“一個真正的化學家僅有哲學思辨是不夠的,化學知識只有從實驗中獲得”🌋,他所建立的現代化的實驗室,向全體學生開放,讓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在那裏得到訓練,從中培養出一代化學家🫃🏼,為世界農業化學領域的前進做出巨大的貢獻🖐🏿。
最值得稱道的是,他諄諄告誡學生們👨🏽🔧,應當首先為祖國和追求真理而努力🦢,然後其余的東西才歸屬於自己🧑🏿🦰。這一觀點激勵我們👩🏻🦳,當代大學生應摒棄功利思想🪟,為實現祖國偉大復興的理想而努力學習,投身本專業學習中🦔,從實踐中獲取真知。